
寶寶的哭鬧聲 爸媽聽懂了嗎
不懂說話的寶寶有他們獨特的“語言”,肢體揮舞、發笑哭鬧,都是寶寶發出的溝通信號。其中,哭鬧是一種最為特別的語言。新生兒哭鬧,是表達感覺和要求的一種方式。有的是生理現象,有的是病理現象。如果分不清楚,不僅大人會產生焦慮及疲倦,寶寶也可能耽誤病情。如何準確地識別出寶寶的病理性哭鬧,并及時作出反應?
●生理性哭鬧:多因饑餓、冷熱、屎尿和安全感
什么是生理性哭鬧、什么是病理性哭鬧?醫生表示,生理性哭鬧的聲調一般不高,程度不劇烈。解除原因后,哭鬧容易停止。常見引起生理性哭鬧的原因是:饑餓、過冷或過熱、尿片上有屎尿、缺乏安全感等。
在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中,媽媽要經常留意寶寶的手腳溫度,有無冰涼或者出汗,及時增減衣物;留意有無排便,及時更換尿片;合理喂養寶寶,不要長時間不吃或反復喂哺;每天洗溫水澡,留意身上有沒有皮疹、蚊蟲叮咬和奶癬、濕疹一類,注意皮膚護理;在天氣好、陽光充足的時候,多抱著寶寶出去透氣。
●病理性哭鬧:聲調高、時間長、不易安撫
病理性哭鬧,聲調一般較高,而且持續時間長,不容易安撫,有時還伴身體的劇烈搖晃。這種情況,需要家人多留意。引起病理性哭鬧的原因,常見有以下幾種:一、鼻塞:用生理鹽水滴鼻腔
感冒或嗆奶可致新生兒鼻塞,導致寶寶只能用口呼吸,不習慣而出現不安;吸奶時更無法呼吸,只能放棄奶頭大聲啼哭。有的寶寶是鼻腔分泌物堵塞,有的屬于黏膜水腫,但是可以聽到厚重的呼吸音。此時,建議寶寶媽媽們用生理鹽水給寶寶滴鼻腔,緩解鼻塞。
二、尿布皮炎:溫水沖洗臀部、抹護臀膏
新生兒皮膚的褶皺處,女嬰的外陰部、肛周,男嬰的陰囊和肛周都是尿布皮炎的常見部位。潮紅和破損的皮膚會有明顯的刺痛,誘發寶寶哭鬧。當寶寶出現上述表現時,首先用溫水沖洗臀部,然后涂抹護臀膏及其他處方藥物,必要時可以改用布質尿片。
三、喂養不當:按時喂養,必要時補充益生菌
一些新生兒哭鬧常因喂養量過多、喂養過頻以及喂養前后哭鬧時間長、吞入太多空氣,誘發消化不良和胃腸道痙攣所致。一般奶粉喂養的寶寶每3小時左右吃一餐;純母乳喂養的寶寶,一般2小時左右吃一餐。同時,注意結合寶寶吐出的奶液和大便,了解寶寶消化功能,調整喂養方案。必要時,可以補充益生菌和胃腸動力藥物。
四、乳糖不耐受:使用無乳糖配方奶粉
此類新生兒除了病理性哭鬧之外,常見大便次數多和黃綠色稀便且夾有奶塊、泡沫多,還有腹脹、排氣多,大便檢查可見還原糖實驗陽性。此類寶寶需要醫院進一步檢查,必要時使用無乳糖特殊配方奶粉喂養。
五、牛乳蛋白過敏:盡量母乳喂養
此類新生兒除了病理性哭鬧之外,表現為過敏性皮疹,嘔吐、腹瀉、腸脹氣、腸痙攣。建議寶寶盡量純母乳喂養,如果實在不行需要給予水解奶粉等喂養。
六、感染等其他原因:盡快到醫院治療
還有幾種哭鬧也是異常狀況:如尖聲、高調的哭鬧,甚至伴發嘔吐或拒絕進食,常提示感染甚至顱內感染;哭聲嘶啞、低弱常提示甲狀腺功能異常或聲帶、神經異常或病情危重;病理性黃疸波及大腦,也會出現異常哭聲;腸套疊、疝氣、皮下膿腫、顱內感染或出血等疾病,也會出現病理性哭鬧。